世界杯比赛押注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校级-交通运输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9-28   动态浏览次数:0

 

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初。1909年,北京交通大学率先在国内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从1955年至1960年,吉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7所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到现在,“交通运输”专业得到长足发展,约115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其发展十分迅猛。
我司于1983年顺应时代需求,也开设了该专业,原名为“汽车运用工程”。1999年,“汽车运用工程”归入“交通运输”,成为其分支。作为西南地区9个“交通运输”专业之一,我司“交通运输”专业有“软硬结合、公路运输”的特点。所谓“软硬结合”,指“机械类”与“运输管理类”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员工既要学习“汽车构造”、“机械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又要学习“运筹学”、“运输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而“公路运输”,指我司“交通运输”专业结合我司其他专业优势(车辆工程、物流管理、交通工程),以公路运输组织与管理为主,其他运输组织管理为辅。
与其他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相比,我司交通运输专业更侧重在结合区域经济建设上,因此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更加凸显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如下:
(1)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后备人才。努力探索如何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特别是如何紧密的结合地方企业以及本专业用人单位的优势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在建设过程中将进行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规划和优化,课程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拓展和建设,提升实习(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定位,在强化合作办学方面展开探索,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各类知识的更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方法。
(2)重构任务驱动的理论教学体系. 重构的基本思路是从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研究岗位能力如何在岗位的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实现能力分解重组,基础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专业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具有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重构要充分考虑如何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
(3)建立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人才的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在本专业的培养体系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作用。在未来的建设中将加大这方面的力度,特别是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现有的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在培养体系中已经加大了创新能力相关的课程,但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还需要更深入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探讨和改革,增加各种专业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课堂上。同时积极拓展员工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打通从课堂到实践的通道,使得整个培养计划落实到基本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上。
(4)创建特色明显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确保教学实践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学校需要在货运企业、客运企业、物流企业、货代企业、外贸企业建立众多的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一个涉及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机整体,让员工全面了解、认识、参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各个环节的业务操作和流程管理.
通过建设工作,使本专业成为总体实力上居省内同类高等学校先进水平的特色专业,同时为申报省级特色专业打基础,为省内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建立示范运行过程。
项目网址:http://kczx.xh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courseId=11873&topMenuId=293341&action=view&type=&name=&menuType=1